当前位置: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 >
韩政发〔2015〕64号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
来源:韩城市政府网站 作者:admin 加入时间:2015-06-08韩政发〔2015〕64号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为促进我市职业教育又快又好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陕政发〔2015〕9号)要求,现就加快我市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统筹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协调发展,充分发挥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两个功能,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接受多样化职业教育的需求,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2.目标任务。①到2020年,基本实现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从业人员每年接受一次继续教育。②支持推动韩城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5年底,通过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验收,跻身全省300所职业学校前列。建立健全专业结构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形成结构合理、紧扣产业、错位发展的职业教育专业体系。“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提高到50%以上;重点建设2--3个精品专业,1--2个高水平省级实训基地;基本建成标准化数字校园;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③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基本建立,政策法规更加健全,相关标准科学规范,监管机制不断完善。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的政策更加健全。全社会人才观念显著改善,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的氛围更加浓厚。到2020年,把我市职业学校建成省级高水平、示范性、具有我市特色的现代职业学校。
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3.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统筹高中阶段招生工作,按照职普比例大体相当的要求,规划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的发展规模,到2020年,基本实现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规模、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大体相当。完善中职学生普通高中学生学籍互转、学分互认制度和普通高中分流制度。有条件的普通高中要适当增加职业技术教育内容。2015年顺利通过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验收。
4.探索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探索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协调机制,推进中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过程的衔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专业和课程体系。积极开展中高职衔接培养和联合办学模式,探索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到2020年,力争在我市建设一所高等职业学校。
5.多种形式开展继续教育。面向社会群体广泛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构建城乡继续教育网络,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通过多种形式,整合教育资源,发展继续教育,充分利用职业教育资源,面向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残疾人、失业人员、退役士兵等群体广泛开展职业教育培训。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强涉农专业、课程和教材建设,创新农学结合模式。积极创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
三、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6.创新职业学校管理模式。扩大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人事管理、教师评聘等方面的自主权。加强学校章程建设,建立学校、行业、企业等共同参与学校管理,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推进校长聘任制改革。鼓励行业组织围绕我市产业结构组建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履行行业人才需求预测、校企合作、教学指导、教育评价等职责。建立行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就业状况发布制度,指导职业学校科学合理设置专业。
7.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师资培训力度,组织教师参加国培、省培,提高教师水平。建立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制度。积极吸纳专业对口的毕业生到职业学校对应专业任教,吸引和聘请行业、企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职业学校根据教师编制总数,实行总数控制、动态调整,可在编制总数20%内自主聘用具有专业职业资格的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任教,所需经费由市财政解决。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省市技能大赛,“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定工作,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使“双师型”教师比例提高到50%以上。
8.加强骨干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要充分利用好中、省支持职业教育发展资金,再建2-3个精品专业,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机电技术专业和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成为省级精品专业。围绕我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发展特色经济,着力打造电子商务、旅游、餐饮服务、汽修、学前教育等适合我市产业发展的专业。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由市财政每年投入100万专项资金,充实和完善精品专业和骨干专业的实训设施及实训基地建设,改善实践教学条件。鼓励学校与企业联合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让企业走进校园,让学生走进企业,实现实训基地资源的共建共享。到2020年,建成1-2个高水平省级实训基地。
9.推进课程改革。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合理调整专业设置,积极与市场接轨,推进精品专业、骨干专业建设,着力开发1—2门特色课程,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10.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重点建设仿真实训基地、网络教室、远程教育培训中心、多媒体应用中心等数字化场所和设施。推进职业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创新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模式,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信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到2020年,基本建成标准化数字校园,基本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争创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示范学校。
11.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保证实践教学时间,强化技能训练,教学内容、考核要与相关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考核鉴定密切结合,教学活动要与实践、技术开发、技术推广、社会服务密切结合,让学生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提高实践能力的同时,了解企业的用工技术需求和职工的基本素质等方面要求,实现教学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双提高的目标。
1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大力开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受教育者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视文化和专业基础教育、职业能力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专业技能、钻研精神、务实精神和创新精神,提高其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岗位变化的能力。
13.做好毕业生安置就业工作。牢固树立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意识,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校企联合办学等形式,充分发挥职业学校的办学优势,鼓励学生优先选择本地企业顶岗实习,开拓就业市场,每年举办一次大型的毕业生招聘会,确保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同时,为广大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等需就业人员服务。建立安置学生档案,及时进行跟踪调查回访,以就业树形象,以就业促招生。
四、合力推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14.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按照“政府统筹,部门合作,面向市场,校企联合,学校实施”的办学模式和“性质不变、渠道不变、统筹安排、集中使用、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全面建设、整体推进”的原则,逐步将各职能部门培训项目、培训资源整合到职教中心,组建韩城市社会培训中心,共享职教中心现有资源,实行“一块阵地同建,多块牌子共用”的共建共享机制。进一步发挥职教中心的综合功能优势,把面向各类人群的职业培训及岗位技能培训的规模不断扩大,充分发挥各类培训项目的综合效应,提高培训资金的使用效益。
15.开展联合办学。进一步推进职业中专与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联合招生,合作办学。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学制,使学生工学交替,分阶段、分地区完成学业。做好与渭南市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大专联合办学工作,并在1—2年内,将五年制大专试点扩大至其它专业。做好与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学院中高职衔接教育培养工作,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更多学习机会。
16.落实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责任。引导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推进校企合作,校企共建规模。企业招工用人应首先从当地职业中专毕业生中选聘,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力量深度融合,协同发展职业教育的格局。
17.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探索发展以民间资本、知识、技术和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鼓励独资、合资、合作举办民办职业院校。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学校与公办职业学校具有同等法律地位,依法享受相关教育、财税、土地和金融等政策。健全政府补贴、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和捐资激励等制度措施。鼓励社会第三方参与职业教育管理和评价。
五、开展多种培训,服务我市经济发展
18.开展技能型人才培训。职业教育要根据我市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发展需要,制定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充分发挥韩城市企业职工培训基地的作用,积极建立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职工教育和培训体系,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利用职业学校的办学优势,扩大“订单式”培养规模,充分发挥煤炭、化工、电力等资源优势,对市内各大煤化工企业的新招员工开展培训,逐步实现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一体化,形成专业学习—岗前培训—生产实习—就业安置的一条龙职业教育模式,达到校企合作,互利共赢的目的,着力打造韩城职业教育龙门技工品牌。
19.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职教中心要牢固树立服务“三农”思想,充分发挥以职教中心为龙头、镇办成技校为骨干、村级成技校为辐射的分工协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网络,深入实施“人人技能工程”、“一网两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大力开展新型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促进农民工顺利就业,加快普及现代农业技术,全面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六、加强保障机制
20.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规划、统筹、服务和基本保障,减少部门职责交叉和分散,减少对学校具体事务的干预。建立健全政府教育督导制度,加强对政府依法履行职业教育法律责任和职业教育规划实施、办学水平、经费投入等情况的专项督导,并将职业教育督导结果作为考核评价党政领导班子及分管领导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大督导结果公开和整改问责力度。
21.落实中、省、市职业教育投入政策。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确保城市教育费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按照国家要求,各类企业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5%提取企业职业教育和培训经费,由政府统筹,财政部门负责征收,确保职业教育投入有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
22.完善中职学生资助体系。认真落实职业教育国家资助政策,按照国家和省上要求逐步建立职业学校助学金覆盖面和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加大对农材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补足补齐市级财政承担的中职学生免学费差额;完善面向农民、农村转移劳动力、在岗职工、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士兵等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资助补贴政策。
23.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坚持“先培训后就业”和“先持证后上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商局等部门要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对违反规定的用人单位给予处罚,并责令限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我市企业招工,凡未经过职业培训的人员不得上岗,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24.营造发展氛围。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力度,在全社会树立和弘扬多样化人才观念,大力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与突出贡献,大力宣传职业教育就业有路,创业成才的事迹,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择业观,营造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